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參禪 – 格物致知 – 咬破鐵蛋知消息




泉水是最潔淨的泉水 吃了不會肚子疼 因為他沒有污染; 也沒有細菌 在山裡面雨水進入土的表層過濾再過濾 過濾到最深 到最後再匯集湧出的... 「禪心」 是湧出的 大智慧就是「禪心」 大智慧是用湧出來的…

注意哦!知識是用背的... 世間萬法的東西叫知識 知識跟智慧是兩碼子的事了 知識跟智慧是不同的... 知識是抄起來回去背 是死的東西 別人所經驗的東西寫起來教出來讓你遵循…

「禪心」是內在的領悟...; 是天心顯露; 是天心的智慧

而禪的公案就是利用蘊含天心智慧的一個小故事或事件; 來讓人「參考」「參考」 有智慧的人就從這裡「參考」; 「參」到智慧; 「參」出智慧...

把發生事情的經過 小小一段一小場的對話 稱之為一個「案」; 大家可以用這個「案」 共同來研究稱之為「參」... 所以「參」而「觀」之 稱之為「參觀」… 大家把禪公案拿來參一參; 觀一觀…

何謂「參」? 「參考」和 「參觀」都是禪宗用語 大家把它用來當一般名詞的參觀是不一樣的… 「禪那」本身就是「參」; 「奢摩他」是「止」 將如萬馬奔騰、煩惱的心靜定下來... 「三摩缽提」是「觀」 觀察萬物的來去、觀察萬物的變化是「觀」...

「禪那」是「參」; 「參」是追究、深究; 是王陽明所說「格物致知」的「格物」; 「格物」就是「參」… 「格」就是解脫、去除其外在的表相 任何事情都有其外在的表相 外在的表相就是有生有滅、生生滅滅、零零亂亂 有二元化思維; 把人事地物斷定為美麗還是醜陋; 賺錢還是不賺錢的做分別論斷… 對立的所有的事情通通稱之為外在的表相...

「格」就是把這些在的表相劈開而看到萬物最深層的「本來面目」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外在的表相 把外像劈開看到裡面的「本來面目」; 也就是萬物的清淨「本來面目」...

「格物」就是劈開打開事物的表相; 拿掉分別論斷 只取其功用及功能; 「致知」就是你看到他內藏內蘊的內在本質 你看到「本來面目」 才會啟開你偉大的智慧出來 所以王陽明他本身學禪的 後來他用他的體悟寫出來叫「格物致知」的教導...

「禪那」在中國來講又稱之為「咬破鐵彈知消息」; 因為「禪那」就是「參」; 「參」就是用心去想、去追究、去探究 然後要去破掉萬物的表相 去了解內在是什麼意義 稱之為「參」又稱之為「咬」 將「鐵」做的「彈」珠那麼硬的外在表相名相「咬」、「咬」、「咬」…的去咬去破去剖開堅硬的外殼; 這個堅硬的外殼通常也指的是我們世間無名之妄想…

何事情都是這樣子 用自己的腦袋去剖析 了解萬事萬物的道理在哪裡? 要去破掉萬物的表相 進入他的內在智慧 「咬破鐵彈」你才能夠「知消息」 「消息」就是大道的消長訊息; 「大道」就是「藏」; 就是說必須要自己去參去格物致知才能得「藏」; 得到「禪心」...

所以那些「老參」啊! 就是那些老修行人 整天就在參這個道理、參那個道理 參、參、參、參、參個一整輩子快死掉了 稱之為「老參」啊!

那 我們要如何才能得到這個「禪」呢?

把心先「止」下來以後 不要亂想 把心放在好好去「觀」察萬物萬事的來去 參一參之後再觀一觀 又去參 再觀 觀了再參 名曰:「參觀」 「參觀」 不是現代人參觀的意思 這是修行過程所用的「參觀」...

若是有跟禪師學法 則是徒弟參、參出來之後向師父報告 師父就來「考」一「考」 「考」了之後可以 可以之後叫「證」... 這叫「印證」; 得師父的「印證」、「印可」...

若是大修行者 沒有師父教導 在無依無靠的曠野獨行時候就由「魔」來「考」; 而在禪裡面不稱為「魔」; 稱之為「磨」; 也就是要有這個折「磨」的「磨」來考 他才能快速証悟得禪心...

而有人問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不到地獄來救眾生啊? 他不是有發願要來地獄救渡眾生嗎? 若是我今天在地獄的話 地藏王菩薩不來救我 我不是吃虧大了?

事實上這個事情也是一個公案 好好去咬啊! 等你咬破了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...

因為不是說地藏王菩薩不救 也不是說地藏王菩薩一定要去救 重點在哪裡自己要去咬啊!要去把他咬開、咬破 咬開咬破之後才能知道真正的答案在哪裡? 你才能「知消息」...

大家都不去咬破這些事情 大家都很懶的依賴 聽別人言; 看一堆書; 很方便的來使用別人的東西 那是知識不是智慧… 禪宗不是這樣做的 禪宗不給你答案 必須自己去參一參觀一觀 觀一觀之後再參、又觀又參、又觀又參 然後讓「磨」來考一考… 禪是一天24小時 醒著也參 睡覺的時候也在修這個禪 才稱之為「修禪」... 這樣的來來回回… 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完成了「禪那」的修學… 禪心就湧現了…

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